谏逐客书,千古名篇的原文与译本解析
《谏逐客书》原文
臣闻朝廷有议逐客之议,窃以为此非良策,昔者秦穆公广纳贤才,西从戎地迎取由余,东在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请蹇叔,并从晋国招揽丕豹、公孙支,此五人虽非秦国本土出生,然穆公皆用之,终使秦国并吞二十国,称霸西戎,孝公采纳商鞅变法,革故鼎新,民众因而富足,国家因而强盛,百姓心悦诚服,诸侯皆臣服,击败楚、魏联军,占领千里土地,至今秦国依然强盛,惠王采纳张仪策略,夺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围九夷,控制鄢、郢,东据成皋险要,割取肥沃土地,终散六国联盟,使六国臣服于秦,功业至今,昭王得范雎辅佐,废穰侯,逐华君,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国成就帝业,此四君之所以强大,皆因客卿之力,由此观之,客卿对秦国有何负?
若四位君主拒客卿不用,疏贤士不纳,则国将失去富强之实,秦将失去强大之名。
物品非产于秦,而可宝者众;贤士非产于秦,而愿忠者亦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欲求国无危,岂可得哉?
《谏逐客书》翻译
(此处插入图片,展示原文及翻译)
我闻朝廷有议逐客之议,私下认为此非良策,昔日秦穆公广纳贤才,西从戎地迎取由余,东在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请蹇叔,并从晋国招揽丕豹、公孙支,此五人虽非秦国本土出生,然穆公皆用之,终使秦国并吞二十国,称霸西戎,孝公采纳商鞅变法,革故鼎新,民众因而富足,国家因而强盛,百姓心悦诚服,诸侯皆臣服,击败楚、魏联军,占领千里土地,至今秦国依然强盛,惠王采纳张仪策略,夺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围九夷,控制鄢、郢,东据成皋险要,割取肥沃土地,终散六国联盟,使六国臣服于秦,功业至今,昭王得范雎辅佐,废穰侯,逐华君,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国成就帝业,此四君之所以强大,皆因客卿之力,由此观之,客卿对秦国有何负?
若四位君主拒客卿不用,疏贤士不纳,则国将失去富强之实,秦将失去强大之名。
物品非产于秦,而可宝者众;贤士非产于秦,而愿忠者亦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欲求国无危,岂可得哉?
《谏逐客书》赏析
《谏逐客书》乃李斯上奏秦王之文,旨在劝阻驱逐客卿,文章以史为证,列举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因任用客卿而强大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客卿对秦国的重要性,文章从国家利益和大义出发,指出驱逐客卿将损害国家利益,危害命运。
文章结构严谨,论证有力,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李斯在文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比喻等,使文章更具艺术魅力,文章还体现了李斯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卓越的才华。
《谏逐客书》是一篇千古名篇,不仅展现了李斯的文学才华,更体现了崇尚贤能、重视人才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这篇文章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珍惜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为国家的发展和复兴贡献力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