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李密忠诚之心的千古绝唱

07-06 836阅读

陈情表,李密忠诚之心的千古绝唱

《陈情表》,亦称《陈情疏》,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辞世之后,其子诸葛瞻向蜀汉后主刘禅上呈的奏章,奏章中,诸葛瞻恳请留用其父部将姜维,以继续抵抗魏国,捍卫蜀汉,此文以真挚的情感、严密的逻辑和卓越的文采著称,被誉为古代辞章的典范,以下为《陈情表》的原文及现代汉语翻译。

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景升儿子,犹得强近之亲,以辅翼之;今臣孤苦,至于成立,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臣之先人,臣以,奉承祭祀,臣之爵位,非臣之所能,皆先帝之殊遇,臣敢不竭股肱之力,以报先帝之殊遇,庶几无愧于先帝,今先帝已崩,臣以孤遗,夙夜忧叹,恐托孤之重,难副先帝之托,是以俱备臣之忠节,以昭先帝之德,使后之人有所瞻仰。

臣密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悉以咨之,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嗟久叹,谓臣以当世之事,是故臣敢竭忠尽智,死而后已,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景升儿子,犹得强近之亲,以辅翼之;今臣孤苦,至于成立,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翻译:

臣李密谨言:我自幼不幸,遭遇种种灾难,出生六个月时,慈父便离我而去;四岁时,舅舅强行改变了母亲的意志;祖母刘氏怜悯我孤苦伶仃,亲自抚养我,我年幼多病,九岁还不能行走,孤独贫苦,直到成年,既没有伯叔,又没有兄弟,家族衰微,晚年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亲近的亲戚,在家里没有五尺高的仆人,孤独地站立,只有自己的影子相伴,而刘景升的儿子,还能得到亲近的亲戚帮助;现在我孤苦伶仃,直到成年,我的进退确实很困难。

我的祖先,我遵照他们的遗愿,承担起祭祀的责任,我的爵位,不是我所能得到的,都是先帝的恩遇,我怎敢不尽心竭力,以报答先帝的恩遇,以无愧于先帝?现在先帝已经去世,我作为孤遗,忧虑叹息,担心托孤的重任难以承担,我准备竭尽忠诚,以昭示先帝的德行,让后人有所瞻仰。

先帝开创的事业尚未完成,就中途去世了,现在益州疲弊,这确实是危急存亡的时刻,侍卫大臣在朝廷不懈努力,忠诚的士子在朝廷外忘我奉献,都是为了追念先帝的恩遇,想要报答陛下,陛下应该广泛听取意见,以发扬先帝的遗德,扩大志士的气魄,不应该轻视自己,引申出错误的比喻,以堵塞忠诚进谏的道路。

宫中和府中,都是一个整体,赏罚和评价,不应该有差异,如果有作恶违法的人,应该交给有关部门论处其罪行,以彰显陛下公正的治理,不应该偏袒,使内外法律不同,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忠诚善良的人,志向和心思忠诚纯正,因此先帝选拔他们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应该咨询他们,再实施,一定能够弥补不足,有所增益。

将军向宠,性格温和,懂得军事,过去被试用过,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推举他为都督,我认为军中之事,都应该咨询他,一定能够使军队和睦,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是后汉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时,每次与我谈论此事,都叹息痛恨桓、灵二帝,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诚善良、守节死义的臣子,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可以期待了。

我本是布衣,躬耕于南,只求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追求在诸侯中闻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屈尊三次到草庐中拜访我,叹息久叹,认为我能够处理当世之事,我敢于竭尽忠诚和智慧,直到死为止,在败军之际接受重任,在危难之间接受命令,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谨慎,所以在临终前把大事托付给我,自从接受命令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担心不能完成先帝的托付,以损害先帝的智慧,我渡过泸水,深入不毛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