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古韵话佳节——古诗中的端午风情
端午节,亦称端节或重午节,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个洋溢着诗意与情感的节日里,先贤们留下了诸多传颂千古的诗句,让我们得以跨越时间的长河,领略那份独特的节日风情,今朝,让我们一同漫步于端午节的古诗名句之林,探寻其美。
端午节的起源与习俗
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时期,最初设立是为了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据《史记》记载,屈原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人们便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端午节的风俗习惯繁多,其中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佩香囊等尤为著名。
端午节的古诗名句
端午节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传统活动之一,古人在诗中留下了许多描绘赛龙舟的精彩篇章。
(1)杨炯《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此诗流露出诗人对屈原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忠诚正直的崇敬之情。
(2)建封《竞渡歌》
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可乘舟去,恐有蛟龙水上游。
此诗生动地描绘了端午时节的江景,以及赛龙舟的紧张刺激场面。
端午节吃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的标志性食品,古人在诗中留下了许多赞美粽子的佳句。
(1)白居易《端午》
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满眼来。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端午时节赠送艾草的习俗。
(2)苏轼《和子由渑池》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此诗借端午时节的粽子,抒发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
端午节挂艾草、佩香囊
(1)文天祥《端午》
艾叶艾叶香,童孙未解供耕。
也学城居学种瓜,种得瓜儿满园香。
此诗生动地描绘了端午时节的农事活动,以及挂艾草、佩香囊的习俗。
(2)陆游《己酉端午》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虎辟百邪。
此诗展现了端午时节的山村美景,以及挂艾草、佩香囊的传统习俗。
端午节的古诗名句丰富多彩,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屈原的怀念,也反映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让我们共同品味这些古诗名句,感受那份独特的节日氛围。